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初探——以山东淄博审计实践为例 在工作实践中,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新矛盾、新问题: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审计评价难;“先审后离”难度大,审计成果运用存在差距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尽快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并积极研发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一、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是反腐倡廉形势深入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办、国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审计机关对各级次、各类别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全面展开,形成了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逐步建立起了重要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轮审制度。自去年起,为适应国家反腐倡廉形势发展的需要,按照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要求,山东省纪委、组织部和审计厅联合部署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2014年下半年对2011年后离任的222名省管领导干部全部审计一遍,2015年又安排120名领导干部的审计,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实现全覆盖,进入常态化。同时,对村居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在积极探索中。可以预见,今后这种趋势只会增强,不会减弱。形势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在数量、质量上都要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工作量将大幅增加。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特别强调,要在经责审计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只有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满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为干部管理监督部门提供量多质优的服务。
(二)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能较好地解决各部门协调中的难题
目前,审计部门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计划脱节,常常是各定各的调,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重复监督,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经济责任审计基本上都是由组织部门委托,由于委托时间较晚,与审计机关年初计划内的审计任务形成冲突,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审计结果难以发挥作用。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后,可以将审计范围内的被审计人基本情况及近年的审计情况录入其中,并根据其年龄、任职时间等客观情况,大体确定审计时间及范围,并可根据任职时间适当安排任中审计,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大部分任务纳入审计机关的计划管理,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准备,合理安排审计力量,缓解时间紧、要求急的矛盾,在技术上解决审用脱节的问题,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管理水平。
(三)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为全面、科学地评价领导干部提供了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不完全等同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环境、对象和任务要求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必须注意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点主要在于对领导干部如何作出科学、规范、合理的审计评价。从评价标准上看,目前的审计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准确。尤其是对市、县长等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如何实事求是地予以评价是最大难点。对于反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某些重要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农民负担等重要数字的真实性很难进行核实;由于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健全,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在财政、财务收支范围以外的领导干部经济违法犯罪问题难以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各级党委领导班子之间的经济责任范围、内容划分不够明确,特别是党委与政府“一把手”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够清楚等。上述原因都导致审计评价依据不足。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内容各不相同,标准宽严也不一样,有的环节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加大了审计风险。我们开发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设置了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指标体系,力求在审计内容范围内对被审计对象作出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同时,系统收录了对领导干部本人及所在单位历年、历次的审计情况及相关经济指标,为分清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决策责任和执行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提供了依据。
(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决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从发展趋势看,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据统计,2014年,山东省共审计3420名(次)领导干部,任务十分繁重,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由于干部调整往往是成批次的,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突击性强,审计部门无法将被审计对象纳入计划管理,底数不清,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党委、政府换届时期,离任审计工作不仅数量很大,而且时间要求很紧,审计机关人员不足和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急剧增加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无疑会有效地化解这一矛盾,最大程度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等审计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五)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扩大审计影响
审计成果运用如何直接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在干部管理监督中有效发挥作用。从理论上讲,先审后离是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和利用审计成果、加大对领导干部监督力度的重要原则和有效手段。但由于干部人事工作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审计机关力量有限,事先协调衔接不够等原因,目前多数地区和单位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先离后审”的审计对象占绝大多数,审计结果的利用价值大大降低,同时也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为管辖范围内的所有领导干部建立了审计档案,而且设置了相关接口,可以实现审计机关与纪检、组织、监察、人事部门之间的联网,可以使这些部门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对每一名领导干部历年的审计情况及相关信息,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及早进入党委、政府的决策圈,实现审计成果的最大化。
二、我市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现状及主要功能
为夯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础,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及干部评价,我局自2013年下半年起,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依托OA办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动态数据库。
(一)建立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要求,对规定范围内的被审计对象进行普查,加强与市编办、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全面摸清了市管领导干部的任职时间、职务级别等基本情况及其所在单位的性质、主要职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干部职责分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财务收支情况及主要经济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等。将330多个部门及领导干部的信息录入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库并进行日常维护。并根据单位类型、职责、规模、资金量等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为A、B、C三类管理,对不同类别的审计对象安排不同的审计频次、审计重点内容等。通过该系统,能够按照条件对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进行组合查询,从而对审计管辖范围内的被审计对象有一个总体把握,并将每年符合经济责任审计条件的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有计划、有准备地纳入当年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为科学安排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打好基础。
(二)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
依托OA中的项目信息,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审计工作的连续性。主要包括各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安排数和审计完成数,审计组成员,审计实施时间、种类、范围,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成果的运用情况,以及审计结论落实及整改情况等。既便于审计人员直接调用以前的审计数据,获得借鉴和指导,又能够做到有据可查,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监督和责任追究。也方便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三)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系统
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方法引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对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宏观经济政策和区重大经济决策部署情况,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情况,廉洁从政情况等进行指标分析,比较客观地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便于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参考使用。
(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库
对经责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信息进行维护,实现财经法规、定性及处理、审计依据、审计知识、审计实例等的查询、保存等功能,方便审计人员查找使用。
(五)实现严格的权限控制
权限控制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对经济责任信息管理系统各模块设置严密的权限措施,除管理员等具有超级用户权限外,各科室专门用户只能查询和维护本科室审计单位数据,且只有项目主审才能对审计项目的完成、整改情况进行录入,组织部门的专门用户只能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干部信息进行维护,以确保系统安全。
三、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措施
(一)建立全覆盖的数据联网系统和分析平台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宽,内容庞杂。审计要及早发现问题,就必须有效地对上述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以及系统本身进行事前和随时核查。因此,今后可参照目前已开发的财政、税务、公积金等联网审计平台,充分利用审计数据中心存储的大数据,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化运转体系,与有关系统实现联网,探索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式结合的计算机审计方法。这样可以提前介入或者加大监督频率,缩小范围确定目标,有效监督国有资金的运行情况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
(二)合理配置计算机审计人才
目前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仍然单一,精通审计业务的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较低,而计算机专业人员却缺乏审计业务知识,必须建立一支素质高、梯次全,适应审计信息化需要的人才队伍。一是要加大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以多渠道、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各层次人才,如与软件开发公司及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交流,通过上挂学习、异地交流等举措,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二是把好优秀人才选拔关。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典型,将他们培训成审计信息化的骨干和中坚力量,逐步形成以计算机审计专家和骨干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审计队伍。三是要科学合理配置审计组人员。在项目实施前,综合考虑审计人员的经验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高低甚至年龄等因素,尽量组成结构合理的审计小组,保证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的信息化程度,在运用上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