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视野
审计视野

进一步深化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一点思考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6-04-15点击: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2014年第四季度全国审计系统采取不同的审计方式对开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2015年5月,审计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审计作用促进稳增长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稳增长工作部署和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推进行新型城镇化、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任务开展审计工作”。 这充分表明,国务院在审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上,赋予审计保障职能作用,那么,面对政策跟踪审计这项全新的工作,如何把握重点、采取措施,利用好政策跟踪审计这个抓手,当好政策落实的督查员,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和每一名审计干部面前的全新课题和全新挑战。结合近两年的审计实践,谈一谈深化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中应把握的重点和关键。

一、准确把握政策跟踪审计的重点及内容,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国家审计署财政司主要负责人在2015年12月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答记者问时指出:2016年各级审计机关在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中应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围绕扩大有效供给,促进重大政策有效落实,重点审计有关部门和地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二是围绕改善民生和补短板,促进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重点检查国家扶贫等民生政策落实和民生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三是围绕揭示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问题,促进政令畅通,坚决揭示推诿扯皮,致使工作延误等懒政、怠政行为;四是围绕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大力推动消极阻碍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制度障碍,促进资金整合和有效使用;五是围绕严肃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促进依法行政,严肃揭露和查处违反中央规定精神等问题;六是围绕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七是围绕去扛杆和保安全,促进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防范,核查政府性债务中存量债务、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变化等情况,切实防范和降低风险。

作为基层审计机关,要在全面把握跟踪审计24个方面稳增长政策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审计署最新关于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的新举措、新要求,也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改革推进等情况也纳入跟踪审计内容。一是关注重大建设项目推进。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尤为重要。重点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建设项目,关注项目立项、审批、开工、竣工、绩效等每个环节的情况,促进项目建设,确保国家投资到位,拉动经济增长,从而有效发挥国家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二是关注重大政策落实。针对一系列财税、产业、民生、区域开发开放等国家政策,关注基层相关部门推进过程、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关注重大资金到位使用情况。财政资金历来是审计监督的重点,在政策跟踪审计中,依旧要加大财政资金包括中省市各级投资以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监督力度,重点关注与稳增长政策密切相关的资金预算下达、拨付到位及使用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将大量财政资金滞留、沉淀在财政或部门等问题,从而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民生等专项资金的投入及使用合法合规,杜绝资金闲置浪费、挤占挪用,确保资金效益的最大发挥。四是关注重大改革实施。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各级政府都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重大改革专项任务,在改革措施推进过程中,政策跟踪审计就应该将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点改革领域纳入审计范围,随时掌握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履职情况和改革推进情况,及时发现进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改革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五是关注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由之路。在加速推进简政放权过程中,政策跟踪审计应当针对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放责不放权、明放暗不放等现象,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将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权力运行、释放市场活力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把握政策跟踪审计的方式方法,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保障

政策执行落实以及政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开展政策跟踪审计需要把握阶段性、持续性等特点,探索多样的审计方法,以提高效率和效果。一是严格审计程序,做到依法审计。从审计实施方案的制定到落实整改,要严格按照《审计法》等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程序开展工作,找准切入点,结合每个月审计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过程中,既审查相关资料、数据,看账、看表、看资金等,还要跳出传统审计模式的束缚,采取深入相关部门、企业和建设项目,采取召开座谈会、与被审计单位共同研究探讨、进行抽查核实等方式,分析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找出促进政策措施落实行之有效的办法。二是注重多方位结合,做到统筹协调。将年度计划审计项目、行业审计项目、交办审计项目、委托审计项目与政策跟踪审计相结合,在这些项目审计过程中,都要关注政策跟踪审计内容,并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担负起推进国家政策落实的审计责任。三是加强联系沟通,形成强大合力。审计机关应加大对政策跟踪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涉及相关单位充分认识此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部分干部错误思想及理念,使其认真配合审计工作,加强与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加强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督查。四是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和绩效审计,做到工作开展与政策执行均科学有效。利用并不断探索计算机审计方法,将数据分析广泛运用于政策跟踪审计,在拓展审计面的同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政策措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检验政策制定及执行好坏的重要标准,在政策跟踪审计过程中开展绩效审计,客观、公平地评价政策执行的绩效水平,为政策的修订完善或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科学把握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原则

各级审计机关应自觉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审计继续把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为重中之重,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中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坚持客观求实,严格遵守宪法和基本法规,以是否符合中央决定精神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审计定性判断的标准审慎做出结论和处理;坚持问题导向,严肃查处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违法违纪、重大履职不到位、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重大风险隐患和违法犯罪问题;坚持鼓励创新,注重保护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和创新举措,积极促进规范和完善,大力推动形成新的制度规范;坚持推动改革,关注影响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对制约和阻碍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等体制机制性问题,要及时反映,大力推动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

四、合理运用审计成果狠抓整改落实,是开展好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的根本

审计成果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经过实施审计程序,汇总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政策跟踪审计成果利用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的价值实现和政策落实情况。从2015年6月开始,审计署连续8个月发布了2015年5-12月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这是审计结果运用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加强整改落实,强化跟踪问效。尤其是12月份的审计公告不仅注重揭示和反映政策落实中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典型问题,也注重通过持续跟踪,督促相关地区和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问题整改,推动政策落实和取得实效。同时,对各地区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推动发展的举措,审计也积极反映,促进总结完善、推动改革创新。基层审计机关也应加大政策执行审计结果的公告力度,提升社会公众特别是政策受益群体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关注度,同时,审计机关应该结合不同政策的特点,及时通过信息、专报、要情等形式反映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情况以及倾向性、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和政策绩效等,一方面,要在体制、制度和机制层面提出审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要从理论层面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审计整改是审计发现和处理问题的最终归宿,也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和职能作用发挥的重要表现,因些,要把审计整改当作审计督促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重要抓手,将跟踪审计与促进整改结合起来,从根本上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要建立一把手负责抓整改的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和责任清单,逐一对账销号,建立部门联动抓整改的机制,提高整改效率,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从自身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源,抓好整改落实,同时,针对不能按时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情况,要筑牢制度牢笼,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二要跟踪督办,保证审计成果,各级审计机关要组织审计整改回头看,各级各部门要以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为契机,认真自查,对照检查,举一反三,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通过抓审计整改促进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